在十九世纪,美国的女性高等教育虽然刚起步,但其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潮流却一发不可收,女子学院也势如破竹地涌现出来。“七姐妹 Seven ”,作为美国七所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女子学院的传统联盟,也应运而生。与之相对应的“八兄弟”大学,即著名的常春藤联盟 Ivy 。 “七姐妹”的成员校包括(按 2014 综合排名): 韦尔斯利学院 (1870 年) 瓦萨尔学院 (1861 年) 史密斯学院 Smith (1871 年) 巴纳德学院 (1889 年) 布林莫尔学院 Bryn Mawr (1885 年) 曼荷莲学院 Mount (1837 年) 拉德克利夫学院 (1879 年) 可见七所女校均创立于 1837 至 1889 年间。其中, 这所女子文理学院,曾与哈佛大学同样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后于 1963 年开始授予其毕业生哈佛-拉德克利夫联合文凭,于 1977 年与哈佛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并终于在 1999 年全面整合到哈佛大学。还有, 于1900 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虽然保留着独立的学校董事会和财政机构,有自己的教师、图书馆和与哥伦比亚大学共享的设备,但其学士学位由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另外, 则于1969 年开始招收男生而成为男女合校的文理学院。 现存独立运营的几所学院,始终保持着小、精、专的办学特色,即招生规模小、师生比例高,传承着小班授课的高质量教学传统和一对一的课业规范辅导。 如今,“七姐妹”这一称呼虽然逐渐成为了过去式,但是一百多年来“七姐妹”院校已经为全国及世界各国输送了一批批杰出的女性人才,知名校友有我们熟知的宋美龄、希拉里、奥尔布赖特、赵小兰等等。 当前遗有“七姐妹”美称的学院,全都招收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但其招生的高标准和严谨的治学风格,也同时在中国学生及其家长中广为人知。由这几所著名女校在校中国学生创立和运营的非盈利组织“七姐妹在中国 SSC”近年也逐渐成为帮助中国学生提供联系的桥梁,以及为两国优秀年轻女性提供与各行各业精英女性交流的平台。 韦尔斯利学院 由乡绅 夫妇创办,成为马萨诸塞州一个较为特殊的高等学府,因其只招收女生而亦被称为韦尔斯利女子学院。它是七姐妹女子学院中综合排名最靠前的大学,并在 2014 U.S.News 排名中位列全美文理学院第七。韦尔斯利学院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女性,从这里走出的出色女性包括近现代名人希拉里·克林顿、宋美龄和冰心等。 史密斯学院 Smith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 市,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女子私立院校,在全美文理学院中排名第 14。该校有藏书多达 15 万册的大型图书馆。在全校 2,600 多学生中,有来自近六十个国家的约两百多名国际生。其毕业生中不乏来自美国著名政治家族或日后成为政经或学术及文艺界的名人,包括南茜·里根和芭芭拉·布什两位美国第一夫人,另外心理学家科特·考夫卡、弗里茨·海德和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曾任教于该学院。 巴纳德学院 位于纽约市。由原哥伦比亚学院院长巴纳德创立并以其名字命名。并入哥伦比亚大学之后,巴纳德学院与哥伦比亚学院 、工程学院 of and 、普通教育学院 of 和神学院 UTS&JTS 一起构成了哥大的本科教育体系。该学院在校学生人数逾两千,图书馆藏书十五万册。 布林莫尔学院 Bryn Mawr 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距费城十英里,在文理学院中排名第 25。Bryn Mawr 的威尔士语含义为高大的山丘。该学院与顶尖文理学院斯沃斯莫尔 和哈弗福德 形成三校联盟,即三校学生可共用教学资源,互选课程,该校还与常春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分享教学资源,由此形成学院独特的强大教学资源优势。其著名校友包括哈佛大学现任(也是哈佛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Faust 女士、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Emily Balch 等一大批美国精英人士,而包括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在内的一批世界顶级人才则曾在此任教。这所学院也是全美大学里毕业生获博士学位比例最高的十所大学之一,同时是美国所有文理学院毕业生进入顶尖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比例最高的十所大学之一。 曼荷莲学院 Mount 由化学家和教育学家 Mary Lyon 女士创建。学院宗旨是:走无人走过之路,做无人做过之事。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女子大学和当年“七姐妹”院校中的大姐,该学院以引领女性走向求学之路为己任。在该校的四十多个科系中,以人文、政经及艺术最为著名——国际关系、生物和化学是其最负声望的学部而经济学和心理学也广受学生认可和欢迎。此校仅有两千名学生,却每十名学生就拥有一位教授,而教授中又不乏著名作家、画家及音乐作曲家等一流人才。这所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高达 15%,是文理学院中最高的。其著名校友中,珀金斯女士是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女性阁员,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则广为中美大众所熟知。这所院校还拥有全美领先的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以及美术馆等。 以上是留学吧编辑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留学相关知识,希望可以给大家在美国留学申请的路上带来帮助。 |